科研支撑中心
研究所科研支撑中心包括各类实验室、试验站、网络和数据中心、学术期刊、学会、图书馆和科普中心等。
我所实验室分为公用实验室和学科组专业实验室两类。公用试验室与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主要包括遥感定标试验室、样品测试室、遥感机理模拟实验室。遥感定标实验室可为各种遥感设备提供遥感定标服务。样品测试实验室可以进行样品测试分析,具备齐全的遥感参数实验室测试能力。室内遥感机理仿真实验室将通过对光源、目标物和观测设备的控制模拟遥感数据获取场景,为研究遥感信息的反射和辐射传输机理研究提供支撑。
研究所建有数字地球演示厅平台,为全所研究机构提供宽屏、3D、网络数字演示实验平台,亦可以应用于项目申请、科学交流、项目验收、科学实验等用途。
研究所网络和数据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所内网络技术支持、遥感相关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主要机构包括网络中心、MODIS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奥运园区大气超级站、超算中心等。
中国科学院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挂靠于遥感所。该站隶属于科学院特殊环境网络,是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遥感站之一。该试验场所属区域具有华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双重生态地理特征。试验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地表类型丰富,有农田、水域、山地、草场和湿地滩涂。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现有布设或测定的仪器设备包括高架车、高架塔吊、自动气象站、波纹比系统、涡动相关仪、气象梯度观测塔(40米)、LAI自动观测系统、6谱段辐射观测系统、漫散射辐射观测系统、大孔径闪烁仪、蒸渗仪、土壤多参数监测系统、太阳辐射仪、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植物冠层分析仪等。
我所主办《遥感学报》(中、英文合并版)、《图像图形学报》两种国内核心学术期刊。
《遥感学报》对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目前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作为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着重反映本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内容涉及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技术发展及遥感在农业、林业、水文、地矿、海洋、测绘等资源环境领域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遥感与GIS及空间定位系统(GPS)的结合及其应用等方面。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www.cjig.cn)是图像图形学及相关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在中国图像图形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认同度,已被国内主要检索系统收录为核心中文期刊。学报主要刊登图像图形科学及密切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创新性、高水平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图像分析和识别、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仿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处理、动漫等领域。此外根据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学报还组织开设相应的主题专栏,并通过多层面的学科交叉应用,宣传科技成果,推荐最新产品,促进产学研领域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遥感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Remote Sensing,CNCRS)、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环境遥感学会)(The Associate on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of China, AERS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Committe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emote Sensing,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EIR-CSES)均挂靠在我所。三个学会在我所设立遥感学会办公室,综合负责三个学会全部日常事务及重要学术活动组织等相关工作。学会至今共主办、承办、协办亚洲遥感会议、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遥感大会)、香山科学会议、环境遥感学术年会、海峡两岸遥感会议、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等重大国际、国内品牌学术活动50余次。
遥感所科普工作由院属中国科学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负责。该中心于2003年由中科院批准成立,挂靠遥感所,成员单位由最初中科院位于北京奥运园区的天地生8个研究所,逐步成为深入挖掘整合京区乃至全院科普资源,发挥科学院综合科普优势,促进科学知识普及的中科院及各部委各类高端科技资源科普能力建设、科普活动、科技教育人才培养的平台,为院所、地方科技文化交流搭建重要的窗口和渠道。中心在十几位院士的指导及京区各所的共同努力下,连续7届承办“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全国科技周主会场、全国科普日主会场等国家级大型科普活动。
联系人:肖青、崔颐冰
电 话:8610-64842510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北
邮 编:100101
E-mail: xiaoqing@irsa.ac.cn, cyb@irsa.ac.cn